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NVIDIA 推出全球首款Quadro RTX光線追蹤GPU,全新Turing架構設計顛覆數百萬名設計師與藝術家在桌機與資料中心的作業流程
NVIDIA(輝達)今天宣布首款 Turing 架構的GPU徹底顛覆5,000多萬名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工作模式,不僅能即時渲染出如照片般逼真的場景、在作業流程中加入各種全新的AI功能,還能即時與複雜模型及情境互動。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於SIGGRAPH年度大會上推出NVIDIA Quadro RTX 8000、Quadro RTX 6000以及Quadro RTX 5000,為專業的創意工作者提供加速的光線追蹤硬體、人工智慧以及先進的遮蔽與模擬等功能。此外,NVIDIA亦推出Quadro RTX伺服器參考架構,透過資料中心打造高度可配置、可隨時隨地進行渲染與虛擬的工作站解決方案。 NVIDIA專業視覺化部門副總裁Bob Pette表示:「Quadro RTX象徵著全球電腦繪圖產業邁入新紀元。使用者現在能享受著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能在5年內獲得的各種強大功能。設計師與藝術家能在如照片般逼真的環境中,即時操作複雜的設計及視覺特效,而電影製作公司與製片商現在不僅能透過渲染作業負載提高產能,還能大幅節省時間與成本。」 Quadro RTX GPU專為如電影與影片內容製作、汽車與建築設計以及科學視覺化等要求最嚴苛的視覺化運算作業負載量身打造,其藉由各項突破性技術大幅超越前一代: ● 全新RT核心透過精確的光影、反射以及折射,即時計算出物體與環境的光線追蹤效果 ● Turing Tensor核心可以加速深度神經網路的訓練與推論,對於各種透過AI優化的產品與服務相當重要 ● 先進的可編程遮蔽技術能改善複雜的視覺特效效能與繪圖密集的作業負載 ● Turing架構最多可配置4,608個CUDA核心,提供高達16 teraflop的運算效能,可加速依照真實世界物理原理所製作的複雜模擬效果 ● 率先搭載超高速三星16Gb GDDR6記憶體,能支援更複雜的設計、龐大的建築資料以及 8K 解析度電影內容等應用 ● NVIDIA NVLink透過一條高速鏈路連結兩個 GPU,將記憶體容量擴充至 96 GB,並透過每秒高達100GB的資料傳輸提供更高的效能 ● 硬體支援 USB Type-C與VirtualLink 1,這項全新開放式業界標準旨在透過單一 USB-C連接頭滿足次世代VR頭盔對於電力、介面與頻寬的需求 ● 多項全新與強化的技術提升VR應用的效能,包含可變速遮蔽(Variable Rate Shading)、多視角渲染 (Multi-View Rendering) 以及VRWorks Audio音效 Quadro RTX伺服器定義透過資料中心可隨時隨地進行渲染的新標準,讓用戶可以輕鬆配置渲染的節點以進行批次與互動式渲染。 這些節點結合了Quadro RTX GPU與全新Quadro Infinity軟體 (將於2019年第1季釋出),提供強大且彈性化的架構以滿足專業創意工作者的各項需求。Quadro Infinity將讓多位使用者透過虛擬工作站共用一個GPU,藉此大幅提升資料中心的密度,而終端使用者還能根據個人需求,輕易配置渲染節點與工作站。 透過預先安裝領先業界的內容創作與渲染軟體,Quadro RTX伺服器能提供強大且輕易部署的渲染解決方案,不僅能從小規模的裝置一路擴充到最大的資料中心,而所需的成本僅為純CPU渲染農場(render farms)的四分之一。 全球多家最受歡迎的設計與創作程式廠商已經和NVIDIA進行密切的合作,共同將Quadro RTX的強大功能提供給顧客。 開發者現在可以透過全新NVIDIA RTX使用各項Quadro RTX的功能,這個繪圖平台包含光線追蹤、AI、光柵化與模擬等各種應用程式介面(API),並支援 NVIDIA 材質定義語言 (MDL) 以及 Pixar OSD 資源交換等作業,顛覆以往的創作過程。RTX 初期已獲得超過30款ISV應用程式的支持,並為超過5,000萬用戶提供服務,RTX透過一系列創意的應用程式與工具一舉將應用版圖拓展至各產業的專業人員。 Autodesk設計與創意產品部門資深副總裁Amy Bunszsel表示:「AI與即時光線追蹤徹底顛覆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工作模式。Autodesk與NVIDIA攜手將這些成果推向市場,我們期許新的工具以及Quadro RTX的功能將為我們顧客帶來可觀的助益。」 各大工作站與系統供應商領導品牌紛紛表態支持基於全新Turing架構的Quadro RTX GPU: ● 戴爾副總裁暨商務專業產品部門總經理Rahul Tikoo表示:「Dell Precision工作站致力為創作者、工程師以及資料科學家提供最新的技術,讓他們用以往認為不可能的方式進行作業流程。我們深感自豪在Dell Precision直立式工作站支援NVIDIA Quadro Turing 6000與5000系列GPU,透過Tensor核心發揮物理渲染以及即時智能的強大功能,打造更沉浸的作業流程、推論、訓練以及超擬真的視覺化。未來幾個月我們將在包括Dell Precision 5820、7820、7920等工作站上提供這些服務。」 ● HPE副總裁暨HPC與AI解決方案部門總經理Bill Mannel表示:「藉由基於Turing設計的Quadro RTX GPU高效能繪圖架構,能針對企業資料中心作業負載量身打造,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各項卓越的功能,創造嶄新的創意經驗。」 ● 惠普副總裁暨Z工作站部門總經理Xavier Garcia表示:「在我們的技術驗證下,基於Turing架構的Quadro RTX GPU與全球最強悍的桌上型工作站HP Z8相結合,充份展現出這款解決方案能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效能。透過各種基於AI的功能,讓創作者與開發者能以目前無法辦到的方式進行模擬並和其創作進行互動。」 ● 聯想工作站與客戶端AI事業群總經理Rob Herman表示:「Turing將讓繪圖產業刮目相看。基於Turing架構設計的Quadro RTX GPU中具突破性的AI與即時光線追蹤功能,結合聯想ThinkStation P920或P720強悍的運算效能,將讓創意流程加速到我們顧客從未體驗過的層面。」 ● 聯想資料中心事業群HPC與AI部門總監Scott Tease表示:「聯想旗下特定款式ThinkSystem伺服器支援基於NVIDIA Turing架構設計的Quadro RTX GPU,將RTX技術提供給這些使用者,協助他們將渲染作業負載擴展至尖端資料中心環境。RTX提供比傳統渲染農場更快的渲染速度,讓媒體與娛樂產業的專業工作者能無拘無束地創作。」 Quadro RTX 8000配備48 GB記憶體:預計售價10,000美元 Quadro RTX 6000配備24 GB記憶體:預計售價7,000美元 Quadro RTX 5000配備16 GB記憶體:預計售價3,000美元 Quadro RTX GPU將於今年第4季於NVIDIA官網販售。出貨日期請洽各大工作站OEM廠商,包括Dell EMC、HPI、HPE、聯想等系統廠商與授權經銷商夥伴,包括北美與歐洲地區的PNY Technologies、日本的ELSA/Ryoyo以及亞太地區的麗臺科技。
-
NVIDIA Turing架構重新定義電腦繪圖,混合式渲染透過整合即時光線追蹤、AI、模擬與光柵化技術徹底顛覆電腦繪圖領域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透過全新推出的 NVIDIA Turing GPU 架構重新定義電腦繪圖。 Turing是自CUDA GPU在2006年發明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其搭載全新用於加速光線追蹤的RT核心與用於AI推論的新一代Tensor核心,首度整合攜手實現即時光線追蹤。 此兩款動能結合更高的模擬運算效能與優化的光柵化技術,能為價值2.5兆美元的視覺特效市場帶來新一代混合式渲染,該渲染技術能產出電影特效級的互動體驗、藉由神經網路驅動令人驚豔的新特效,以及在高度複雜的模型中順暢無虞的互動。 NVIDIA同時也推出首款搭載Turing架構的系列產品,包含NVIDIA Quadro RTX 8000、Quadro RTX 6000與Quadro RTX 5000 GPU,藉此徹底顛覆全球各產業5,000萬名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創作流程。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在年度SIGGRAPH大會開場時表示:「Turing是NVIDIA近10幾年來最重要的發明,混合式渲染將改寫產業,激發更多令人驚豔的潛能,透過更出色的作品、更豐富的娛樂與更多的互動改善我們的生活,即時光線追蹤的到來是我們這個產業夢寐以求的「聖杯」。」 NVIDIA第八代GPU架構Turing集一萬年工藝之大成,能驅動全球首款光線追蹤GPU,透過利用Turing驅動混合式渲染,在進行物理世界的模擬作業時能達到比前一代Pascal架構快6倍的應用。 為協助開發者能完全掌握新功能所帶來的優勢,NVIDIA透過全新AI、光線追蹤技術與模擬開發套件強化其RTX開發平台,並宣布針對數百萬名計畫透過RTX開發平台驅動Turing效能的設計師、藝術家與科學家推出關鍵繪圖應用。 產業分析機構JPR執行長Jon Peddie表示:「這是電腦繪圖史上重要的一個時刻,NVIDIA率先帶來我們認為5年後才能獲得的即時光線追蹤技術。」 Turing架構搭載全新專為光線追蹤所設計的RT核心,它能以高達每秒10 GigaRays的效能加速光線與聲音在3D環境中傳遞的計算,提供比前一代Pascal架構快25倍的即時光線追蹤執行效能,此外,其GPU節點能為電影特效完成前,針對每幀畫面提供比CPU節點快30倍的渲染效能。 Cinesite技術長Michele Sciolette表示:「Cinesite很榮幸能與Autodesk和NVIDIA合作將Arnold技術與GPU整合,但我們從未想過這項合作會帶來如此令人注目的成績。這代表我們將能執行更快、更密集與更高品質的設定,徹底改變藝術家的作業流程。」 Turing架構亦搭載新Tensor核心處理器,能為深度學習訓練與推論執行每秒高達500兆的效能。 此等級的效能可以透過經AI優化的功能創造新的應用。其中包含DLAA(Deep Learning anti-aliasing),其為降噪、畫質調整與影片時間重置等高畫質動態影像時代中的一項突破技術。 上述功能皆由NVIDIA NGX軟體開發工具所支援,此一全新深度學習技術堆疊能透過預先訓練好的網路,讓開發者能輕易將加速且優化過後的圖像、照片與影片處理整合應用。 Turing架構GPU同時具備全新Streaming multiprocessor (SM) 技術,其能透過浮點資料路徑與比前一代高兩倍頻寬的全新整合快取架構,執行完整參數的平行運算。 透過整合如可變速遮蔽、紋理空間遮蔽與多元視角遮蔽等新繪圖技術,Turing SM 能針對每個核心達到前所未有的效能優化,此外,Turing 也能同時藉由最多 4,608 個 CUDA 核心以高達 16 兆次的效能執行浮點運算與完整參數運算的平行運算。 開發者可以利用搭配NVIDIA CUDA 10與Flex和PhysX開發套件,來執行如流體動態、科學視覺化、虛擬環境與其他特殊特效等複雜的模擬作業。 Turing預計將隨搭載其架構的Quadro GPU於第四季上市。
-
AMD Radeon Pro WX 8200開始預購,Newegg 9/19開賣、售價999美金
最近的AMD可以說動作相當多,除了推出2代Ryzen處理器讓市場再度掀起波動外,光是最近一連串有關Threadripper 2的消息就夠玩家聚焦了;雖然顯示卡還沒接著改朝換代,不過在工作站繪圖卡的部分倒是準備出新版了,在剛舉開的SIGGRAPH 2018大會上,正式發表了Radeon Pro的新成員—WX 8200,打算以不到1,000美元的價格提供新一代工作站繪圖效能、重點瞄準應用領域,像是即時視覺化、虛擬實境(VR)、高擬真渲染等。 而同步在8/13就已經可以從Newegg上面發現到有Radeon Pro的新訊息,即將推出的WX 8200預計在9/19正式推出,賣價目前標示為999美元,折合台幣3萬左右。就外觀上看,正面倒是與之前WX 7100沒有太大不同,都是採用了藍色調的新系列,不過側面一看就有落差了,WX 8200採用了2個slot的空間,後端的12V電源也變成了6+8 Pin的設計,顯然供電的需求拉高不少。 輸出部分則是由標準的DisplayPort改成了Mini-DisplayPort,同樣提供了4組,解析度最高可支援至7680x4320。就規格面來看,WX 8200採用了跟Vega架構相同的第5代GCN顯示,由GLOBALFOUNDRIES代工、14nm FinFET,56組運算單元、3584組流處理器、2048-bit、8GB HBM2記憶體容量、512GB/s記憶體頻寬、ECC記憶體錯誤檢查校正。目前的主要對手是對應NVIDIA推出的Quadro P5000/P4000等級,其實也就是對上同樣層級GTX 1080,就這一點來看,那賣價999美元也就不算太貴了。
-
移動電競體驗:Thunderbolt 3外接顯示盒效能和桌機比較
一般商務人士會選擇在有了輕薄筆電的前提下還購買外接顯示盒,多數便是為了能夠在空閒之餘,以較好的畫面表現遊玩遊戲,因此,我們也找來實機進行測試,使用的筆電是Asus Zenbook Pro Deluxe UX490UA,其搭載的處理器為Intel Core i7-8550U。 顯示卡部份則是統一以AORUS GTX 1070 Gaming Box搭載的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Mini ITX OC 8G做為測試的顯示卡,並且以3DMark中的Fire Strike和Time Spy兩種跑分進行測試,同時再以《榮耀戰魂》、《極地戰嚎5》、《古墓奇兵》以及《Ash of the Singularity》進行實際效能跑分,另外也分別測試不同遊戲在DirectX 11和DirectX 12模式下的FPS差異。 為了比較同一張顯示卡在外接顯示盒下的效能表現是否會因轉接的方式,和一般桌上型電腦直接使用有所差異,我們也將同一張GeForce GTX 1070顯示卡插入桌上型電腦,測試同樣四款遊戲、在不同模式設定下的fps表現。最後,我們以Furmark搭配GPU-Z對顯示卡進行壓力測試,從顯示卡的溫度檢測各外接顯示盒的散熱能力。 從實測數據中可以看出,從Fire Strike和Time Spy的結果可發現,直接使用桌上型電腦遊玩的數據表現為外接顯示盒的1.5~2倍。由於外接顯示盒是以Thunderbolt 3轉接PCIe介面的關係,不像桌上型電腦是直接PCIe對PCIe,效能也將因此打折。 《榮耀戰魂》測試結果來看,以預設的畫質選項作為級距,以「中」畫質測試的結果,各顯示盒fps表現皆可達到100fps以上,若是直接將畫質調整至最高畫質的「極高」情況下,fps也能保持在85以上,在流暢度和畫質上都能有不錯的體驗;《極地戰嚎5》方面,以遊戲預設的「高」畫質得到的fps,外接顯示盒普遍僅能有40~45 fps的表現,即使將畫質調整至「低」,也僅有50fps左右。 《古墓奇兵》在DirectX 12模式下,以預設的「高」畫質進行測試時,每款顯示盒獲得的平均fps約為70左右,若以「低」畫質進行測試,平均獲得的fps為77fps,若改以DirectX 11模式進行,則各畫質測試平均可增加5~10 fps;《Ash of the Singularity》本身對於硬體的要求是四者中最高,在DirectX 11模式下,外接盒在遊戲預設的畫質級距中,所得的平均fps皆在30 fps上下,即使以DirectX 12模式進行遊戲,也僅能獲得35 fps左右的表現。 對於使用輕薄、商務筆電的使用者來說,使用外接顯示盒連接顯示卡,從效能層面來說,能為輕薄筆電提供明顯的繪圖效能提升,但若是想和桌上型電腦表現相比,則可能需要使用更高階的顯示卡才行。散熱方面外接盒的散熱表現還算可接受,輕薄筆電處理器是否會因為長期使用外接顯示盒使其溫度升高,若是到達處理器溫度的安全界線,有可能會導致其時脈降低,將影響整體的效能表現。 輕薄筆電畢竟原先預設的族群便是希望能以極高的便利性進行單純的工作,即使有外接顯示盒帶來效能提升,長期使用下,不僅無法達到趨近於桌上型電腦表現,長時間讓處理器處於高溫,對筆電的使用壽命也會有所影響,使用前需考量。
-
移動電競體驗:Thunderbolt 3外接顯示盒
為了實際測試外接測試盒的效能表現,我們找來四款Thunderbolt 3介面外接顯示盒,以下將簡單介紹其特色和主打。 Asus(華碩)與電腦機殼製造商In Win合作,推出全新XG Station Pro顯示卡外接盒,尺寸長寬高為375 x 205 x 107 mm,外型上採用太空灰全鋁金屬打造,再去掉上一代XG Station II的電競風格元素以後,整體外形顯得更加典雅簡潔,色調和外型設計上讓人聯想到Asus自家的輕薄筆電Zenbook系列,不過少了同心圓的設計,但整體仍隱隱透露一份精品的質感。 本體前端設計乾淨簡潔,除產品名稱以外無其他特殊連接埠或按鍵,後端則是具備電組USB 3.1 Gen 2 Type-C連接埠,電源輸出功率為330W。散熱方面也較上一代有所加強,除了內部搭載In Win新款Polaris雙風扇以外,在機身左右兩側也有設計大面積網孔增加散熱效果,而且如果玩家有需要,也可以將雙風扇拆下自行更換其他強力風扇。開啟外接顯示盒時,只需要將上蓋鎖孔的螺絲卸下以後,即可將上蓋拆開,左右兩側的側蓋此時也可以一同卸下,安裝過程十分乾淨俐落。 顯示卡插槽同樣採用PCIe x16介面,內部可安裝全長2.5插槽顯示卡,支援NVIDIA GeForce GTX 900以上和AMD Radeon RX580/RX570、Radeon Pro WX7100顯示卡。 輕巧的體積是AORUS GTX 1070 Gaming Box外接顯示盒給人的第一印象,長寬高僅212 x 162 x96 mm,非常適合外出攜帶。全黑的色調設計,則是增添了一份沉穩感,內部搭載的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顯示卡為了配合外接盒大小,則是採用Mini ITX規格,兩者可謂絕配,能提供時常需要出差和移動的使用者便利的效能需求。不過,也因為整體體積大小的限制,使其相對能支援的顯示卡也有限。 在連接埠方面,機身前端除AORUS商標以外未配置其他連接埠,讓前端看來十分簡潔,不過機身後方倒是提供多組連接埠供選擇,除了電源孔和Thunderbolt 3以外,另外提供三組USB 3.1 Gen 1連接埠和一組支援QC 3.0和PD 3.0的USB 3.0充電連接埠,電源輸出功率為450W。 機身體積小的問題除了出現在顯示卡支援彈性以外,在散熱方面也有所限制,機身小的代價是無法配置大型風扇,不過外接盒內部仍有配置兩組小型風扇幫助散熱,且使用的NVIDIA GeForce GTX 1070 Mini ITX顯示卡本身也搭載一組風扇加強散熱,外接盒本身的兩側則是配置散熱網孔,加強外接盒的散熱能力。 Razer在電競領域深耕多年,本次推出的Razer Core V2外接顯示盒為上一代的改良版,外觀上採用鋁金屬切割成型,並且結合CNC技術,讓這款顯示盒的外型充滿質感,而黑色的色調則是為整體增添一份神秘的低調,燈效方面支援Razer Chroma多彩燈效設計。外接盒本身的尺寸大小為104.9 x 339.9 x 218.4 mm,與一般市售的外接盒差異不大。 Razer Core V2後方具備四組USB 3.0連接埠、Gigabit Ethernet 10/100/1000網路連接埠、電源孔以及Thunderbolt 3連接埠,電源輸出功率為500W。本體上方則是散熱進風孔,採用金屬材質的機身本身就有助於散熱,再加上上方以及底部也都配置了散熱孔,並且在底部還有散熱風扇加強散熱。開啟外接盒的方式非常簡易,將本體後方的手把拉開以後,便可將內部插槽抽出以安裝顯示卡,不必額外使用螺絲起子開啟,非常親民。 顯示卡插槽部分採用PCIe x16介面,外接盒內部長寬高為300 x 145 x 43 mm,支援NVIDIA GeForce GTX 750以上顯示卡,並且兼容NVIDIA Quadro顯示晶片,AMD陣營部分則是支援AMD Radeon R9 285以上顯示卡。 由TUL(撼訊科技)推出的Gaming Station外接顯示盒,是由Devil Box加強和改良所推出的新外接顯示盒,外型上採用霧面黑設計,讓整體營造出一種低調質感,其餘色彩上則是以紅色在外接盒前方打上產品名稱Gaming Station,營造標準的黑紅電競配色。外接盒長寬高比例為343 x 245 x 163 mm,比其他幾款都還要大一些。 在連接埠方面,Gaming Box外接盒前端配置兩組USB 3.1 Gen 1連接埠,後端則是額外配置三組USB 3.1 Gen 1,使用彈性非常高。此外,外接盒後端也配置一組10/100/1000乙太網路連接埠,讓輕薄筆電想要遊玩遊戲的話,可以使用有線網路提供穩定的網路傳輸,電源輸出功率方面則是550W。拆卸外接盒外殼的過程簡單親民,將外接盒後方的五顆螺絲(可徒手將其轉開)卸下後,即可將左右兩側的側蓋取下,內部空間寬敞能提供更多的散熱空間,不過僅內建一組散熱風扇稍嫌可惜,但外接盒內部內建一台電源供應器,玩家可在符合整體空間配置的前提下,自行更換其他電源供應器使用。 內部顯示卡插槽介面則是同樣採用PCIe x16介面,採用AMD XConnect技術,內部最大長寬高可達310 x 157 x46 mm,支援的顯示卡則是包含NVIDIA GeForce GTX 750以上,並且兼容NVIDIA Quadro顯示卡,AMD陣營部分則是AMD Radeon R9 285以上顯示卡皆可支援。
-
Thunderbolt 3外接顯示盒釋放輕薄筆電潛能,筆電也能玩高畫質遊戲
Thunderbolt 3連接埠近年逐漸獲得更多商務、輕薄筆電採用,其高速傳輸的特性,使得輕薄型筆電也有機會遊玩高畫質遊戲,或滿足影像編輯和繪圖需求。關鍵在於使用Thunderbolt 3連接外接顯示盒,為筆電帶來更多的使用彈性,然而外接顯示盒儘管立意良好,但實際使用前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包含相容性、供電瓦數以及和桌上型電腦相比是否仍有差異,本文將逐一解釋。 一般愛玩遊戲的玩家多數都會直接組裝桌上型電腦,讓玩遊戲所需的硬體效能一次到位,但對於出門在外的學生,或是需要旅行出差辦公的商務人士來說,桌上型電腦的問題在於無法攜帶。雖然可以考慮購買電競筆電,不過硬體規格越高的電競筆電,其機身以及變壓器總和重量,也和價錢成正比同步上升。因此,商務人士多半會考慮購買輕薄的商務筆電,重量輕又好攜帶,很適合時常需要移動的需求,可是一旦有高階繪圖效能需求時,輕薄筆電往往無法應付,於是外接顯示盒的選項便應運而生。 商務用的輕薄筆電硬體規格,多數會採用Core i5甚至Core i7的高效能處理器,然而在影像處理方面,普遍沒有搭載獨立顯示卡,無法和電競筆電和桌上型電腦相比,這時候便可以考慮使用外接的方式,讓筆電連結外接顯示盒,藉此提升筆電的影像處理能力。在和外接顯示盒搭配以後,便可和原先內部搭載的高階處理器相呼應,有如打開任督二脈一般的解放潛能。 外接顯示盒除了可以讓輕薄筆電,也能隨時應付高影像處理需求任務,例如以高解析度或高貼圖品質遊玩遊戲,或者是進行簡單的影像編輯處理需求以外,如果有需要時,甚至可以藉由外接盒額外提供的連接埠,使筆電搖身一變成為VR功能展示機。 Thunderbolt 3介面的出現,可說是帶動外接顯示盒興起的一大原因,讓輕薄型筆電也能享有電競筆電,甚至高階桌上型電腦的功能。目前多數高階的輕薄型商務筆電,多半會搭載至少一組支援Thunderbolt 3的連接埠,部分筆電如Apple旗下的Macbook Pro,甚至全面採用Thunderbolt 3做為唯一對外連接埠。 外接顯示盒主要便是以Thunderbolt 3作為和輕薄筆電間連接的介面,主因在於Thunderbolt 3帶來的高傳輸速度,理論上可達40Gbps,兩相比較,目前新筆電逐漸普遍搭載的USB 3.1 Gen 2介面,其理論傳輸速度為10 Gbps。因此,將獨立顯示卡以外接的方式和筆電相連,Thunderbolt 3的傳輸速度是較能滿足資料訊號傳遞的要求,高傳輸速度也降低兩者間訊號傳遞的延遲問題。有了這項速度上的優勢,便讓輕薄筆電即使沒有搭載獨立顯示卡,也能藉由外接的方式,享有強大的影像處理效能。 外接顯示盒本身的運作原理,對外是藉由Thunderbolt 3介面和筆電相連,內部則是將訊號轉為PCIe 3.0 x4介面。因此,凡是採用該介面的產品基本上皆可利用外接顯示盒,除了前文提到的獨立顯示卡以外,還有像是固態硬碟或是影像擷取卡等等,都可藉由外接顯示盒和輕薄筆電相連。大部分外接顯示盒一般僅具有一組PCIe 3.0 x4介面,使用時可選擇對應支援的顯示卡插入使用。 使用筆電連接外接顯示盒以前,可先確定該筆電的Thunderbolt 3介面有支援外接顯示盒,可藉由右鍵點擊Thunderbolt 3軟體,並選擇「設定」進入詳細資料中觀看,確定其支援外部GPU即可將筆電和外接顯示盒連結。 此外,若是使用的商務筆電本身有搭載獨立顯示卡,這時若再接上外接顯示盒使用其他顯示卡時,容易發生相互衝突的問題。因此,建議若是想要使用外接顯示盒提升筆電繪圖效能,選擇僅內建顯示晶片的筆電,設定上較方便。反之,每次在連接外接顯示盒之前,將筆電內部整合的獨立顯示卡停用,就比較不會遇到問題。 除了系統相容性問題以外,使用前也需考慮外接盒本身的供電,是否能完整提供使用顯示卡所需,以發揮最大效益。例如以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示卡為例,標準設計最大電力需求180W,多數外接顯示盒的電源供電瓦數坐落於300W以上,足夠滿足顯示卡所需。 另外,部分外接顯示盒因應整體外形設計大小,也有對應的顯示卡大小限制,例如以AORUS Gaming Box為例,由於其體積較小的緣故,顯示卡只能搭載GeForce GTX 1070 Mini ITX。
-
EVGA 19周年生日派對開趴、熱銷商品現金回饋省4,000!
知名顯示卡大廠EVGA歡慶19周年,熱銷商品大回饋,7/16-7/31之間購買熱銷商品,就可以用超優惠價格買到多項主流產品,包括了1080 Ti、1070 Ti、1060、1050 Ti等,兩款1080 Ti直接折4,000元、1070 Ti與1060也回饋了近2,000元,而購買1050 Ti則是直接贈送一顆EVGA銅牌450W電源供應器。 想要PUBG玩超順、想要遊戲畫質表現更突出,換張高階顯示卡當然是一定要的啊~,而且不用再擔心買二手買到礦卡、買二手跟對方殺價,EVGA原廠直接降價最有感,7/31截止、要下手的可得趕快!
-
第三方機構審核揭示AMD驅動程式為遊戲玩家與工作站使用者提供最穩定效能
獨立軟體品質保證專業機構QA Consultants今日發表一份新測試報告,指出AMD擁有繪圖業界最穩定的驅動程式。報告中指出AMD系統在432項測試中通過401項,而Nvidia系統則通過356項,AMD通過比率為 93%,而NVIDIA則為82%。 QA Consultants測試了6款AMD最受歡迎的繪圖卡,涵蓋了高、中以及預算型價格範圍的遊戲與工作站產品線,並比較對手NVIDIA旗下多款GPU。針對遊戲的GPU包括Radeon RX Vega 64、RX 580與RX 560;而工作站部分則為Radeon Pro WX 9100、WX 7100以及WX 3100,並使用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8.5.1版以及Radeon Pro Software Enterprise 18.Q2版繪圖驅動軟體。 QA Consultants這次全面的測試針對每款GPU進行連續4小時的Crash測試,此測試持續了12天,每天測試6次。每完成一項測試則為通過,整體穩定度分數由總通過數除以總嘗試數算出。 驅動程式當機不但造成不便,更有可能導致生產力與時間等實際上的損失。這些測試結果反映了AMD持續專注驅動程式的穩定性,產品也兼顧廣受期盼的功能與頂尖效能,確保Radeon Software提供最佳的整體體驗。
-
Apple官方授權外接顯示盒推出,搭載AMD Radeon Pro 580獨立顯卡
Apple旗下系列產品一向不是以「強大的顯示卡效能」著稱,不過從過去一兩年開始,Apple便不斷在尋找機會藉由Thunderbolt 3和外接顯示盒強化顯示效能,這個方案目前看來有著落了。Apple和影像設備公司Blackmagic合作,推出一款售價699美元(約台幣21,300元),儘管價格昂貴,但內部已經搭載一張獨立顯示卡。 Blackmagic這台外接顯示盒出廠搭載一張AMD Radeon Pro 580顯示卡,記憶體為8GB,其效能表現相當於NVIDIA GeForce GTX 1060。Apple表示,藉由這張顯示卡和外接顯示盒,可以為15吋的Macbook Pro帶來2.8倍的效能提升,若是13吋版本,效能更是可以提高至8倍。這雖然不是市面上最強大的顯示卡,但仍然足夠為Macbook帶來不錯的表現。 不過這裡也要提醒一下,Blackmagic這台外接顯示盒除了本身售價不便宜,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沒辦法自行升級顯示卡。儘管如此,這是繼Apple授權LG推出5K解析度顯示器以後,首度採用Thunderbolt 3並經Apple認可的外接顯示盒。它同時也搭配了一組基座,外接盒本身也搭載四組USB 3.0連接埠、兩組Thunderbolt 3以及一組HDMI。 除非你是一個死忠的Apple粉,或是你真的很需要連接LG那台5K顯示器,否則儘管按照Apple和Blackmagaic的說法,只要插上Thunderbolt 3連接線以後就能直接使用,但如果就實用性來說,其他外接顯示盒可能會比Blackmagic這台更實用,至少可升級就差很多了。
-
Battlefield V Alpha封測比一比,AMD顯示卡流暢度優於NVIDIA
Battlefield V是玩家所期待的年度遊戲大作,EA預定在10月19日正式發表推出,電腦版部分外界猜測是和NVIDIA合作最佳化,意味使用GeForce系列顯示卡的遊玩體驗會更好。然而外媒PCGamesN利用Battlefield V Alpha封閉測試機會,取AMD與NVIDIA雙方顯示卡搭配試驗,卻發現AMD產品的流暢度表現更好。 PCGamesN是使用了AMD Radeon RX 580和NVIDIA GeForce GTX 1060,普遍認為在一般基準性能測試,兩款產品等級與性能可說是相近。然而PCGamesN在Battlefield V Alpha封閉測試中,於1080p這主流解析度條件下,發現Radeon RX 580平均畫面更新率可達60FPS以上,反觀GeForce GTX 1060頂多只有45FPS。 綜觀而言,PCGamesN認為Radeon RX 580整體流暢度表現,是比GeForce GTX 1060高出33%左右。儘管Battlefield V是有和NVIDIA合作的跡象,AMD產品可能由於先前是Battlefield 1合作夥伴,因而有出乎預料的好表現。但這只是Alpha試驗結果,想必NVIDIA會持續進行最佳化,就待Battlefield V正式推出再分勝負吧!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